382now

知錯能改

數量

簡介

+
電子書連結 https://bit.ly/3XS01bM 知錯能改,善莫大焉,意思很明白,大家都會說,不過這是通俗說法,原句並非如此,而是 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,出自左傳,宣公二年,是士季進諫晉靈公,不要殘害人民。靈公聽了,說會改,後來當然沒有改,最後還給人弒了。 改錯,改過,是很重要,很重要,很重要的。 左傳《晉靈公不君》 晉靈公不君。厚斂以彫牆。從台上彈人,而觀其辟丸也。宰夫胹熊蹯不孰,殺之,寘諸畚,使婦人載以過朝。趙盾、士季見其手,問其故而患之。將諫,士季曰:「諫而不入,則莫之繼也。會清先,不入,則子繼之。」三進及溜,而後視之。曰:「吾知所過矣,將改之。」稽首而對曰:「人誰無過!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詩曰:『靡不有初,鮮克有終。』夫如是,則能補過者鮮矣。君能有終,則社稷之固也,豈惟群臣賴之。又曰:『袞職有闕,惟仲山甫補之。』能補過也。君能補過,袞不廢矣。」 《晉靈公不君》白話文翻譯: 晉靈公不行國君正道。加重賦稅用來彩飾牆壁。他從台上用彈弓射人,觀看人們躲避彈丸來取樂。有一次廚子燉熊掌沒有燉熟,靈公就殺死他,把屍體裝在草筐裡,命婦女用車裝著屍體經過朝廷。趙盾和士季發現了廚子的手,追問廚子被殺的原因,並為這件事憂慮。趙盾準備進諫,土季說:「你進諫,如果國君不接受,那就沒有其他人能進諫了。請讓我先去吧,沒有採納的話,你再繼續勸說。」士季往前伏地行禮三次,靈公才看了看他,說:「我知道所犯的錯誤了,準備改正。」士季叩頭答道:「哪個人沒有過錯呢?有過錯而能改正,沒有更大的善事了。《詩經》說:『沒有誰沒有個好的開頭,但很少能堅持到底。』如果是這樣,能夠糾正錯誤的人是很少的。國君能有始有終,那末國家就鞏固了,豈止是臣子們有所依靠呢。《詩經》又說:天子失職,只有仲山甫來彌補。過失是能夠彌補的,君王能彌補自己的過失,君位就丟不了。」 狗尾︰本書內容主題為改正他人文章乖舛 ,唯俗語說能醫不能自醫,作者本人亦不敢保證所作改正絕無差池,但有謬誤,敢請方家不吝指正。​

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